乡亲们向她投来赞许和期盼的目光,姜庄乡党委、乡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登门送政策,全力支持她入乡办企业。
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正式施行。2014年,我国通过立法设立烈士纪念日。
每一次回望,都是为了新的出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英雄和烈士的褒扬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一切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作出奉献和牺牲的英雄模范人物,我们都要发扬他们的精神,从他们身上汲取奋发的力量,共同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缅怀英烈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来到赛力斯汽车两江智慧工厂,马英九坐上新能源汽车驾驶座进行体验,竖起大拇指点赞,台湾青年学生在各种车型前拍照打卡。
听说2009年台湾八八风灾时三一重工捐献工程机械设备投入救援,他鼓掌致意。4月2日,在湖南省长沙市,马英九先生一行走进铁建重工的车间。在广州、深圳等地20多年的拼搏,让她开了眼界、长了见识、百炼成钢。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优惠政策,乡里对她实行专人负责+全程帮办服务制度,明确工商负责人、银行负责人,专人负责其返乡办企业扶持资金的兑付。在厂址选择、工商注册、税务登记、银行开户、公安刻章等方面,为于燕如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以推动她的返乡创业企业早落地、早运营、早受益。如果我不出去闯一闯,如今我肯定和她们一样。陈敏感激地说:燕如待俺真好,想法照顾俺,俺们必须多干活、干好活,才能报答她。
为让更多乡亲有活儿干、有钱挣,2020年以来,于燕如先后在本乡李成村、许庄村、汪营村、石营村增设加工车间4处,同时又先后投资近千万元在丈夫的老家睢县办厂,还在临颍县创办子公司,生产舞蹈服、手提袋等产品,间接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呈现出母厂带子厂、厂厂都兴旺的气象。那年春节,于燕如回家探亲,看到村里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由于无技术、无资金,没事干、没收入,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酸楚。
为解决留守妇女的后顾之忧,同时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于燕如又投资150万元,购置双套生产设备,一套放在厂房车间,一套放在员工家里,白天员工可以在厂里加工,晚上也可以在家里加工。目前,于燕如为本村和邻村400多名留守妇女提供了就业岗位,使她们在家门口就能赚钱。古国凡摄提起民营企业家于燕如入乡办厂、带动乡亲就业的事,得从2018年初春说起。去年还被评为优秀员工,奖励俺一辆价值2600元的电动车。
2019年,她到于燕如的企业上班,月工资由原来的3000元涨到了现在的5000元,不仅在家门口能挣钱,还能照顾两个孩子,如今孩子的学习成绩也上去了。还为屈庄村中心小学捐赠校服200多套,为姜庄乡敬老院捐赠服装200多套,为汪集村、石营村秸秆禁烧值勤人员捐赠禁烧服装300多套……为此,2020年,她被评为襄城县首届优秀返乡创业人才、姜庄乡优秀爱心人士,2021年,她被党组织光荣地吸纳为中共党员,2023年1月6日,她光荣地参加了许昌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本村留守妇女王艳华,更是心潮难平:俺进厂时是学徒工,在燕如姐的指导下,如今俺成了厂里的技术骨干,月工资由原来的1200元涨到了4500元。今后,我们将继续积极落实县委、县政府制定的《金襄引才百人计划8个配套办法》《襄城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返乡创业优惠政策,组织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加大培训力度,努力提升广大群众的就业创业技能,不断优化入乡返乡投资创业环境,吸引更多在外创业人员返乡创业,让更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为乡村振兴助力赋能。
三胡村50多岁的胡改香,原先在广东打工,两个孩子由于缺乏管教,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正是这些,给了她入乡创业的底气。
骑着崭新的电动车上下班,不耽误接送小孩上学放学,真得劲。记者手记谁来担当乡村产业振兴的带头人?谁来带领广大乡亲发展产业、共奔富路?于燕如的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答案
吴德胜发现,今年清明跟往年大不一样,几乎看不到焚烧纸钱祭祖了。就种棵小树吧,让它陪伴双亲,共同守护丹江母亲河吧。虽然平常通过视频电话就能交流,但两兄弟的这次相见,仍让他们红了眼眶。早在年初,吴德胜就在心底暗自许诺。每逢清明,他们总会不约而同地回到魂牵梦绕的故乡,给祖坟培两捧土,用他们独有的方式表达对故土的思念。车刚一停稳,吴德胜便拿上专门买的松柏树苗,来到祖坟前,焚香、鞠躬、栽种树苗……一招一式,都一丝不苟。
4月3日一早,吴德胜坐上了辉县到淅川的移民专线客车。河南日报记者 孟向东 刁良梓 本报通讯员 申东爹,妈,儿回来了。
无论搬到哪里,这永远是我们的根,以后每年我都要回来。4月3日,在淅川县仓房镇的沿江村旧址,移民吴德胜的呼喊声回响在丹江岸边。
离家12年,丹江畔的渔歌古渡以及江上的点点帆影,总出现在吴德胜的梦中。早上一张网,晚上鱼满舱。
远离故乡12年,对于像吴德胜这样远迁到青海、湖北、河南三省七县(市)的36.8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来说,却像是经历了沧海桑田。临行时,吴德胜再望一眼故土,看着刚刚栽下的柏树苗,朝着丹江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烧纸放鞭不环保,现在不时兴了。2011年,为了丹江清水北送,吴德胜几兄弟与30多万南水北调移民一起离别故土与亲人,远迁数百公里外的新乡辉县市。
半截子入土了,回一次少一次。据记者了解,淅川县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近年来大力倡导文明新风、推进移风易俗,鼓励以网络祭奠、鲜花祭奠、清扫墓碑、植树绿化等低碳环保的方式缅怀先辈、追念故人,以实际行动传承美德、守好碧水。
今年清明,必须回老家看一眼,去父母的坟前磕两个头。而在淅川,二哥吴德超也早早赶到村头,在停车点望眼欲穿地等待弟弟的归来
父亲肖胜松打开一桶泡面,掰开塑料叉子摆到墓碑前,随后起身抱起一捧花给睡在肖思远身边的每位烈士都献上一朵。肖胜松走来拉起妻子说:这么多人呢,咱不哭,咱儿子是英雄。
直至下午5点,队伍仍排出烈士陵园约1公里长。而在父母眼中,肖思远永远是个孩子。2020年6月,肖思远在边境冲突中誓死捍卫国土英勇牺牲,生命定格在24岁。天空飘过小雨,刘利霞掏出纸巾,轻轻擦拭着肖思远墓碑上的雨珠,再也抑制不住内心情感,抱着墓碑哭了起来。
乖儿子,今天带了你生前最喜欢吃的零食。肖思远母亲刘利霞嘴里念叨着,撕开两个果冻。
看到肖思远墓前的零食,很多前来献花的学生止不住泪奔。河南日报记者 李虎成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亚伟4月4日,清明节前一天,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肖思远的父母抱着两捧花和儿子爱吃的零食悄悄来到烈士陵园,看到学生们正排着队为英烈敬献鲜花,两人就远远站着,等他们离开后再上前。
延津县玉成中学七年级学生朱世博说:这些果冻和泡面,让我觉得肖思远就像我家里的哥哥一样亲近。当天,来献花的队伍从早上便排起长龙